开平市龙舟“美容”迎端午

张明操说,重新给龙舟着色,意义很不一般,“主要想让下一辈都知道,龙舟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是要传承下去的,祈求家族兴旺、平安”。
保养的时候,要先对龙身进行着色,然后把龙头和龙尾“请下来”安放好后再进行处理,这样才显得对“龙”的尊敬。
张明操说,在他们村里,大家都把赛龙舟当成是一种交流活动,它的存在意义更多在于“走亲戚”,拜访亲朋好友。
为了让龙舟重新焕发“激情”,上个星期,张明操和村里几位老人对龙舟进行了“美容”。除了龙头、龙身、龙骨、龙尾,桨和舵都重新用油漆进行了粉刷。
“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划出屎,初五初六扛过基,初七初八沤泥屎。”这首耳熟能详的民谣又一次在开平每个村落响起。临近端午节,大家已经做好准备,喜迎赛龙舟活动。
相传开平市600多年前就有赛龙舟活动。在水口镇冈中村委会,有一个叫古北村的小村子,村民对赛龙舟这项活动很是重视。57岁的村民张明操记不清自己参加过几次赛龙舟,但他清楚记得,打从他记事起,每年的端午节,都是村里最为热闹的时候。吃粽子,赛龙舟,祈福……今年端午节就要到来,全村老小喜庆欢腾,尤其对龙舟赛特别期待。
“走亲戚”的意义大于比赛
“龙舟在我们这里,几乎每条村都有,多的一条村有三四艘,少的有一艘,但不论多少,大家都会把龙舟视为‘吉祥’的象征。”张明操说,赛龙舟是开平人十分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龙舟竞渡不仅让村民身体得到了锻炼,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我们村一共有400多人,龙丁就有120多人,年纪最大的龙丁(扒龙舟的人)63岁,最小的10多岁。”张明操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村里3条龙舟,再加上隔壁村的,一共10多条龙舟,在400多米长的河道上竞渡。赛后,大家都会高兴地坐在一起吃“龙舟饭”。
其实,张明操所说的龙舟赛和开平一些大型的龙舟赛略有不同。张明操说,在他们村里,大家都把赛龙舟当成是一种交流活动,它的存在意义更多在于“走亲戚”,拜访亲朋好友。
“我们在自己村口比赛完之后,还会把龙舟划到其他村里去,和他们进行新的一轮较量。”张明操说,每年都这样,“龙舟会友”已经约定俗成。同姓的村就是兄弟村,异姓村叫表亲村。张姓和谭姓如果是亲戚,两条村的龙舟会进行友谊比赛。就好比逢年过节,人们拿着礼物到亲戚家做客。
年轻人也来为龙舟“美容”
古北村有几条龙舟是2004年制作的,距今已经有10年历史。为了让龙舟重新焕发“激情”,上个星期,张明操和村里几位老人对龙舟进行了“美容”。除了龙头、龙身、龙骨、龙尾,桨和舵都重新用油漆进行了粉刷。据介绍,这5艘龙舟制作时选用了上等的木料,特别是龙头,采用整块的桧木来雕刻,历经数十道工序。
龙尾由一整条木雕成的,着色时青金相间,描绘绚烂的鳞甲。在修葺时,龙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部位,要注重凸显龙头的鼻球、龙须、龙舌。“一般来说,要先对龙身进行着色,然后把龙头和龙尾‘请下来’安放好后再进行处理,这样才显得对‘龙’的尊敬。”张明操说。
“赛龙舟是传统文化活动,难能可贵的是,村里很多年轻人也很喜欢。他们的积极参与,让比赛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张明操说,21岁的张嘉和在顺德一家美术学校读书,由于学的是美术专业,这次给龙舟“美容”,他是表现特别认真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