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闻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 实现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

2016-04-27
  第一农经网讯“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十一场报告会4月26日在京举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作了题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报告。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哪些成就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十多年超过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交通、电力、水利、通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我国成为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实践证明,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为扶贫开发提供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三是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四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五是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六是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5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数量多。5 年时间实现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832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二是越往后越难。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大多居住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往往“无业可扶”。三是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劳动能力不强,超过92%的贫困人口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2.2%的贫困人口主要是因病致贫,16.8%的家庭缺少劳动力,往往“无力脱贫”。四是特困问题突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特困群体,贫困程度更深,减贫难度更大。五是易返贫。因病、因学、因婚、因房等问题返贫情况时有发生,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
  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帮扶措施还存在“大水漫灌”或缩小版“大水漫灌”现象。二是扶贫开发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少数地区和部门工作滞后。三是扶贫合力还没有形成,相关扶持政策衔接不够,社会力量没有充分动员。四是扶贫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贫困县统筹整合资金用于脱贫攻坚的难度仍然很大。五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包办代替、大包大揽的做法助长了等靠要思想。六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待加强。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